9月27日上午,博彩平台排名
致知讲坛第六期《敦煌写本相书的有关问题:中国民俗研究的一个侧面》在文新楼324教室举行。本次讲坛由历史系王元林教授主持,邀请到现任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的郑柄林教授分享其研究成果。历史系的老师们及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和现场讨论。

讲座正式开始前,王元林教授对长期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的郑柄林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让在场的同学对郑柄林教授的研究方向及成果有基本的了解。讲座开始时,郑教授娓娓道来,将历史上的敦煌比作“改革开放的深圳”,其门户和通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一目了然。郑教授将用幽默平和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与本次讲座有关的背景知识表达出来,展现了其渊博的学识与身后的史学素养,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讲座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敦煌写本相书的认识;二、敦煌相面的方法研究;三、敦煌写本相书的分类。在此期间,郑教授提及敦煌美术是亚洲美术的核心,结合敦煌壁画,引发了在场同学和老师们关于“ 一面”的热烈讨论。敦煌相面方法研究中独特的相面方法令人感到新奇。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几位同学针对郑教授分享的内容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向郑教授进行了提问。


讲座结束后,仍有好学的同学向郑教授请教问题,从学生角度对“ 一面”的理解到敦煌文献、壁画目前的损坏与保护情况,再到兰州大学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等等,郑教授均给予了热情的解答,令同学们获益匪浅。

本次讲座引起了同学们对敦煌文化的关注,并由此联系到生活中,引发思考,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